远程支教打破时空界限网络教育破解“地域”之忧

来源:慈善公益报 2021-02-23 10:47:39
山东省淄博市翗翗助学服务中心创办人谢晓莹数年如一日重复着这个过程,通过线上免费授课模式,谢晓莹与其他志愿者老师们在互联网上开展教育扶贫培智行动,让全国二十多个省份,上万名小学生共享了数百堂高质量的音乐、舞蹈、美术等素质教育课程。

慈善公益报(张岩 本报记者 王希文)打开电脑,进入网络教室,确认视频设备远程连接没问题后,等待着上网课的孩子们进入教室上课。山东省淄博市翗翗助学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翗翗助学”)创办人谢晓莹数年如一日重复着这个过程,通过线上免费授课模式,谢晓莹与其他志愿者老师们在互联网上开展教育扶贫培智行动,让全国二十多个省份,上万名小学生共享了数百堂高质量的音乐、舞蹈、美术等素质教育课程。

成立于2016年的淄博市翗翗助学服务中心,坚持以“扶贫先扶智”为发展理念,组建了一支优秀教师爱心志愿者队伍,这支志愿队伍的32名优秀教师来自全国各地。通过“互联网+教育”的模式,让边远山区孩子们接受更多高质量的音乐、美术、舞蹈等素质教育课程,让山里孩子可以和城里的孩子一样接受艺术教育,让学习更简单、更公平、更快乐。

“老师,我们会跳舞了,你能看见吗?”河北省清河县马屯学校的孩子在视频上异口同声,用兴奋和自豪喊出来了激动与喜悦。2017年春,翗翗助学的志愿者给孩子们上了第一堂韵律舞蹈课,那时,孩子们的舞姿是手忙脚乱,很不协调,翗翗助学的老师们结合实际情况改进教学方式,及时跟进了音乐课,让旋律和乐谱引发孩子们身体内沉睡的节奏感,让优美的舞姿和音乐一起绽放。

如今,孩子们从完全不知道什么是乐谱,却到能听着伴奏进行乐谱学习,听着音乐翩翩起舞。截至2020年12月,翗翗助学的韵律舞蹈课累计授课248节,课程辐射了20个省1460所学校2685个班级的120000多名学生,学校的大课间变得丰富起来,上过互联网课程的学生,明显从胆怯害羞变得快乐开朗起来,学习积极性逐步提高,素质课程学习中文化课分数也逐步提升。

在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金晶小学二年级孩子们的美术课堂上,刚刚接触画画的孩子不敢轻易在纸上画出自己的想法,所画物体在一张白纸上仅占据一个小小角落。志愿者毛锡盛老师苦心研究,专门制订出一套接地气、易懂、适合山村适龄孩子的教学方法。通过这套学习方法,孩子们已经能熟练地跟着屏幕进行涂鸦创作,不论是构图、色彩运用,还是手工制作,他们都可以完成得很好,并且积极踊跃地展示自己的作品。

有效的素质教育不仅让学生收获满满,也有利于教师的日常教学。翗翗助学的课程,也让学校部分老师受益良多。在助学扶智项目实施过程中,翗翗助学采用“师生双向教育”的教学模式,培养学校的老师以新理念、新模式进行教学。“‘师生双向教育’网络教学模式,帮助乡村教师实现‘幸福变身’,可以借助一根细细的网线、一台小小的设备、一个精彩的云端,登录网络课堂一起线上、线下双师授课,孩子们变得越来越努力、开朗、活泼,我们的教学负担越来越轻松!”淄博市博山区源泉镇中心学校李莉老师由衷感慨。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翗翗助学教育扶智模式的成功并非一个组织在“战斗”,“我们得到山东省慈善总会的大力支持,参与山东省城乡儿童服务发展计划;跟沪江网合作‘互加计划’美丽乡村网络公益课程构建舞动乡村、舞动未来计划;跟上海u来公益基金会战略合作在线支教和课程输出;我们发起《逐梦计划》乡村娃互联网+支教助学,近五年投入60万元,这些款项来源有与基金会的项目合作,也有爱心企业、爱心志愿者捐款和公益创投。”

翗翗助学教育扶贫的生动实践,用远程支教打破了时空界限,让更多致力支教项目的优秀师资不再有“地域”之忧,在网络与科技的助力下,“互联网+人人支教”已经成为现实。

b1c0004151ce0080c06cf6e2a5d6b25b.jpg

云南省富宁县洞波乡洞塘小学三年级的孩子们在翗翗韵律舞蹈课堂上跳《金色童年》


本文为 数央公益(https://www.gongyidaily.com)转载作品,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数央公益观点。
热门视频 猜你喜欢 收藏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