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是什么?我们做公益的价值是什么?

数央 2019-09-10 11:23:46
公益的维度,是社会成员基于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公益”,指的是社会公共利益;慈善的维度,通常是基于怜悯、同情或不忍之心,致力于帮助因社会问题陷于困境的个体获得正常的生存与发展权利。

幸福是灵魂的一种香味,是一颗歌唱的心的和声,而灵魂最美的音乐是慈悲。——罗曼罗兰

公益到底是什么?

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答案。

有人说,公益是希望工程那个小姑娘渴望读书的大眼睛;

有人说,公益是孤寡病痛老人无奈沧桑却企盼帮扶的眼神;

有人说,公益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捐款救灾;是弱势群体的求助连接;是企业社会责任的践行……

其实,公益并不仅仅是悲情和眼泪。“公益”,经常会被与“慈善”联系在一起,但这两者还是有区别的。

公益,这个词,从百度百科的解释是:社会的公共利益;对公众有益的事。指对社会做出有意义的事情,同时能够帮助弱势群体快速成长的一种性质。

“公益”,指的是社会公共利益;“慈善”,指对人关怀而有同情心,仁慈而善良。

公益的维度,是社会成员基于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在政府力量之外主动谋求公共利益的满足与维护,动员社会资源,优化或重建社会结构与关系,解决或改善社会问题。比如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各种政策倡导、立法推进、文化艺术科学事业发展等。

慈善的维度,通常是基于怜悯、同情或不忍之心,致力于帮助因社会问题陷于困境的个体获得正常的生存与发展权利(自然的、受法律保护的,得到社会认可的、受尊重的、健康的、平等的、无障碍的……)。即慈善满足的是个体的私益。

公益≠慈善,但是慈善=公益。慈善只是公益的一部分。

公益的初心是社会成员的社会责任感,慈善的初心是对他人的怜悯或同情;

公益的对象不是某个特定的个人,而是全体社会成员或者某一类群体,也包括动物、植物和生态环境等;慈善的对象往往是特定的陷入困境的个体。

公益包括了可持续性、资源整合、创新、平等等等。但是公益有个重心:它有一个必要条件:同时能够帮助弱势群体快速成长,弱势群体的成长,其实就是公益的重心与必要条件。

公益与慈善的区别,就好比捐款一块钱,慈善可能就捐了,公益是希望,如何把这一块钱不仅花了,而且还可以创造一块钱的价值。

2016年,为了规范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国家制定通过了一部重要的法律《慈善法》。法律规定,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可以申请认定为“慈善组织”,这个条件主要指的是财务以及内部管理制度等方面的要求。

也就是说,在法律上只有“慈善组织”的概念,没有“公益组织”的概念。通常大众传播的语境多是公益慈善。

公益慈善的视角,必须要有社会的情怀

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执行秘书长窦瑞刚,曾说过:我们做公益慈善,本质上是培养社会内在的,类似于微生物群、毛细血管一样的底层系统。当一个社会拥有足够多的、多样性的支持系统,社会才会稳定、才会发展。

我们先看一些数据:

根据美国施惠基金会发布的《捐赠美国2019:慈善年度报告》,美国2018年度慈善捐赠总量为4277.1亿美元,占美国GDP的2.1%。可以看到,中国的年度捐赠总量约为美国的1/30,差距是非常大的。

而中国每年近1000亿的捐赠额中,大约有70%是来自企业或企业家,普通社会公众的捐赠比例很小。而美国则是个人捐赠占到约70%。

这意味着什么呢?我们可以想一下,一个大富豪捐了100万,和100万个普通公众每人捐1块钱,哪个更符合公益的理念?

中国和美国在公益慈善领域的差距不仅仅是在捐赠体量上,更体现在公益文化、法律规范等方方面面。这背后的原因有很多,并不是说美国人比国人更有爱心。

中国几千年以来都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社会是基于血缘、家庭、地域为最重要的人际纽带,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信任。

我们这个社会对陌生人的信任一直非常低,我们信任的是血缘关系、是家族关系,我们是基于家族关系来构建共同体和防御机制,以应对社会的挑战和变化。所以,儒家的社会价值伦理是按照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样一个从个人到家庭再到国家的扩展顺序。

这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用很短的时间走完了西方数百年的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的道路,原有的基于农业社会的人际关系和信任纽带被迅速的城市化和工业化打碎了,我们面临的最大社会问题是如何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背景下,重构人际关系和信任机制。

近几年,民众的公益热情也越来越高涨,公益形式也越来越多,关注的热会视角也正在向全面发展。

行动起来,公益更需要我们每个普通人的参与,也和我们每个人都利益相关。

善意不会因为它的普通而被埋没,爱心不会因为陌生而被遗忘。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数央公益评论观点。
热门视频 猜你喜欢 收藏最多